中新网郑州12月21日电 题:“自己淋过雨,所以想给困难孩子撑把伞”
中新网记者 韩章云
“我自己淋过雨,所以想给困难家庭的孩子撑把伞,让他们接受好的教育”。这是河南省孟州市华侨阳光学校校长郝春霞的办学初心,这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,在当地享有良好口碑。
热爱教育,创办学校
“加油,不慌,衣服叠得特别好,坚持到最后你就胜利了!”12月1日,在学校组织的“生活技能大比拼”中,看到落后的小选手有点泄气,郝春霞忍不住为他加油打气,她身边的学生也一起喊着“加油”。
今年45岁的郝春霞,创办华侨阳光学校已有18年。本着”以仁爱之心,做惠民教育”的办学理念,学生从办校之初的9名发展到现在的800多名。
步入校园,“自强不息知行合一”几个大字十分醒目。郝春霞介绍,学生中来自贫困、留守家庭的占比不小,她希望学生们在这里不仅学知识,更要学会独立自强,掌握基本生活技能,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。
就拿备受师生欢迎的“生活技能大比拼”来说,将系鞋带、穿衣服、叠被子、整理书桌行李箱等作为比赛项目,一至九年级学生均参与其中。通过比赛,学生们掌握了生活技能,也学会了互帮互助。
为何要创办学校?郝春霞说除了热爱,还与她的成长经历有关。
“我从小在外村上学,学校离家很远,回去不方便,吃住在学校,得到很多老师无私的关爱和帮助。在我心目中,老师是最可亲可敬的人。”郝春霞告诉记者,受恩师们的熏陶和影响,她也想让更多孩子得到好的教育,为孩子们撑把伞,长大后能自食其力,做对社会有用的人。
尝尽冷暖,坚持办学
如今的华侨阳光学校发展蓬勃,与办校之初的艰辛形成对比。
2003年,在华侨亲友的资助下,郝春霞创办了这所学校。建校舍、招学生、聘老师……回忆办校之初的困境,她记忆犹新,“办学初期,很多事情要亲力亲为,没教学资料自己出题,没厨师自己做饭,没生活老师自己打扫卫生,总之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,有困难自己扛”。
师资和生源对学校发展至关重要,为了招来老师,郝春霞屡屡上演“三顾茅庐”,用诚意打动老师,但吃闭门羹也是常有之事。
“有一年9月1日开学了,新聘的老师没有报到,却又联系不上。事后到老师家里去请,才知她嫌学校规模小不愿来。”郝春霞苦笑着说。最后,她只好自己把课程担了下来。
在旁人眼中,郝春霞是铁打的女强人,似乎没有她解决不了的难题,其实她也会掉眼泪。
“早些年,最怕发工资的日子,前有债主,后有期待薪水的教职工,难为得只能自己偷偷哭。”回想起办学之初的艰难,郝春霞忍不住红了眼眶。
仁爱惠民,终获回报
办学多年来,华侨阳光学校竭尽全力降低收费,对特殊家庭的孩子减免学费,对贫困家庭和无依靠的孩子全免学费。“‘惠’有两个含义:一是实惠,坚持低收费,二是优惠,实施减免;‘仁’就是怀揣宽仁慈爱之心,不求回报。”郝春霞这样解释她的办学理念,并称这是她坚守不变的初心。
低额的收费、优良的教学、仁爱的氛围,受到家长和学生的认可与好评。陈冬琴的孩子在华侨阳光学校上了五年学,不仅成绩优异,性格开朗,还能管理好自己的生活,帮助父母做家务。“我的孩子长大了,感谢老师们的辛勤栽培”。
“以前我胆小不自信,在这里老师和同学们的热情感染了我,让我变得活泼、开朗,学会了很多本领。”五年级的杜云可说起自己的变化,小脸上洋溢着笑容。以前事事依赖父母的她,现在独立了很多。
回首往昔,郝春霞认为自己办学的初心实现了,“但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。”她告诉记者,在认认真真办教育的路上,还有很多事情要做。(完) 【编辑:于晓】
关键词:
Copyright 2015-2022 北方地质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豫ICP备20014643号-14 联系邮箱: 905 14 41 07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