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动态 > > 正文

干货|教你轻松掌握差分放大电路

2023-07-29 10:36:34 来源:腾讯网 分享到:

干货|教你轻松掌握差分放大电路

要想掌握差分放大电路,首先就要知道什么是差分放大电路以及它的作用。差分放大电路是模拟集成运算放大器输入级所采用的的电路形式,差分放大电路是由对称的两个基本放大电路,通过射极公共电阻耦合构成的,对称的意思就是说两个三极管的特性都是一致的,电路参数一致,同时具有两个输入信号。

它的作用是能够有效稳定静态工作点,同时具有抑制共模信号,放大差模信号等显著特点,广泛应用于直接耦合电路和测量电路输入端。

差模放大电路特点


(资料图片)

电路两边对称

两个管子公用发射机电阻Re

具有两个信号输入端

信号既可以双端输出,也可以单端输出

共模信号:大小幅度相等 极性相同的输入信号

差模信号:大小幅度相等 极性相反的输入信号

差分放大电路具有抑制零漂移稳定静态工作点,和抑制共模信号等作用,接下来一一分析。

首先我们的电路的工作环境温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,也就是说是时刻变化着的,还有直流电源的波动,元器件老化,特性发生变化都会引起零漂和静态工作点变化。

通常在阻容耦合放大电路中,前一级的输出的变化的漂移电压都落在耦合电容上,不会传入下一级放大电路。

但在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,这种漂移电压和有用的信号一起送到下一级被放大,导致电路不能正常工作,所以要采取措施,抑制温度漂移,虽然耦合电容可以隔离上一级温漂电压,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要接受处理的是很多微弱的、变化缓慢的弱信号,这类信号不足以驱动负载,必须经过放大。又不能通过耦合电容传递,所以必须通过直接耦合放大电路,那么直接耦合典型电路:就是差分放大电路。

通常克服温漂的方法是引入直流负反馈,或者温度补偿。

接下来谈谈直接耦合电路中,差分放大电路如何抑制零漂电压稳定工作点,和抑制共模信号,并放大差分信号的。

抑制零漂的原理

下面以电路双端输出为例:

首先T1和T2特性相同,电路两边对称,在输入电压Vi1=Vi2=0V当温度T一定时,流过T1的电极电流与流过T2集电极的电流一致 即ic1=ic2,那么T1和T2上两个集电极电阻的压降是相等的所以Uo1=Uo2那么输出电压Uo就等于零即Uo1-Uo2=Uo=0所以这个电路可以抑制零漂的。

那么当温度增加△T的时候还能抑制零漂吗?答案是能,因为两边对称性能是一样的它们工作在统一环境下,当温度上升△T时,流过两个管子集电极的电流也是相等的,即(ic1+△ic1)=(ic2+△ic1) 那么加在两个集电极的电压也是相同的,所以输出电压Uo任然为0。所以在双端输出的情况下,零漂为0。

那么在单端输出的时候还可以抑制零漂吗? 当然可以,在单端输出时可以取值Uo1或者Uo2,这里以Uo1输出为例,因为射极电阻Re的负反馈作用,并且Re是T1和T2射极的共用电阻所以流过Re的电流是2倍的ie所以负反馈作用更好,所以可以稳定静态工作点,抑制零漂。

共模信号:当Vi1与Vi2大小相等,极性相同的输入信号时,共模信号的作用,对两管的作用是同向的,将引起两管电流同量的增加,集电极电位也同量的减小,因此两管集电极输出共模电压Uo=Uo1-Uo2=0,差分放大电路对共模信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。

差模信号:当Vi1与Vi2大小相等,极性相反的输入信号时,由于信号的极性相反,因此T1管集电极电流增大而T2管集电极电流减小,且增大量和减小量相等。另外由于输入差模信号,两管输出端电位变化时,一端上升,另一端降低,且升高量等于降低量,所以差分电路对输入信号电压的差值是有用的,因此电路被称为差分放大电路。

关键词:

x 广告

临沂市举行首批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授牌仪式 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

首夏犹清万物秀,芬芳四溢聚蒙山。为充分发挥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世界级金字招牌作用,全力服务激活蒙山旅游战略,大力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

郑州新郑挂牌出让5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 起始价1.74亿元

5月20日,郑州新郑市公共资源中心披露,以挂牌方式出让5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。据观点新媒体了解,新郑出(2022)11号(网)地块位于新区万福路

4.2万余名残疾人有了专属辅助器具

市残联辅助器具中心为我提供的这辆轮椅,可以躺可以坐,时间长也不太累。由于交通事故导致高位截瘫,张家口市桥东区重度肢体残疾人边海卧病

大庆航空救援支队张家口驻防队伍圆满完成任务

近日,在跨省驻防460余天,圆满完成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森林防灭火、应急救援等安保任务后,大庆航空救援支队张家口驻防

张家口宣化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全面提升登记服务工作效率

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,半个小时就办完了,没想到这么方便。近日,在宣化区不动产登记中心,前来办理房屋抵押手续的市民孙淑苗高兴地对记者说

x 广告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北方地质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1034106号-50   联系邮箱: 55 16 53 8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