暮春初夏,花香四溢。走进麻阳苗族自治县,只见锦江河两岸连绵起伏的茂密森林和花果树所覆盖,空气里弥漫的负氧离子和花果清香扑鼻而来,胜似仙境。
据悉,近十年来,该县不仅森林覆盖率达到66.09%,新纪录维管束植物563种,新增野生脊椎动物16种,生物多样性得到质的提升,而且优质水果、林下经济和休闲林业也异军突起,林业生态经济年产值突破32亿元,林农人平均绿色产业收入达到5100元。曾经的少林县如今已发展为全国有名的水果之乡、养生之乡和“世界长寿乡”。
“在生态优先和林长制的指挥棒下,我县的山林变得更美了,绿色产业增多了,老百姓的经济更活了。”麻阳苗族自治县林业局局长付海兵介绍,麻阳的绿色发展已进入产业生态化、生态产业化的春天里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靠生态托起了致富产业
“现在我园一天的收入最多时有20万元。”霞飞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谭霞介绍,她在担任村官期间真正领悟到了生态的价值内涵,辞去村官后,大胆将县国有苗圃的500亩林地承租下来,发动邻近6个村277户农户,采取资金、林木或土地入股等方式,集约森林1080亩,投资3000多万元,办起了集生态体验、森林文化、团建活动、研学教育、养老休闲、现购电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霞飞云果园。果园建成后平均每天接待游客1200人次,每年不仅给农民分红近200万元,解决农民就业277人,还帮助附近村民销售水果4500吨,销售额达1000多万元。
霞飞云果园的创办只是麻阳生态产业化经营的一个缩影。依托林业生态发展致富产业已经成为该县的一种常态。
走进麻阳的山间林里和乡间邻里,这里的生态产业化经营氛围确实很浓。
乡乡都有生态产业。尧市镇是该县比较偏远的林业重点乡镇,镇党委书记张平平介绍,该镇充分利用生态优势,办起了一个年产1500万瓶的富硒矿泉水厂、一片2000亩的珍稀植物园和一处1200亩的中药材基地,生态产品远销东盟国家,年产值达2600万元,效益非常好。
该县的18个乡镇都有成规模的绿色生态产业,优势产业类别达10多个品类,其中仅发展冰糖橙、黄桃、猕猴桃等为主的名特优果木林基地33.7万亩,年产值达24亿元,为全国最优质的水果基地之一。
村村都有生态致富项目。文昌阁乡西皮溪村森林植被丰富,自然生态环境非常适合发展林下中药材,在县里支持政策的鼓动下,去年村里千方百计引进资金和技术,引导老百姓林下种植黄精、黄柏等中药材,不到一年就发展了2500亩,计划5年内形成6000亩以上的林下中药材基地,打造一个产值过亿元的药谷村。
“我村也是靠生态产业富起来的。”高村镇富田坳村党支部书记胡百兰说,村里发动老百姓发展杜鹃花生态游和种红心猕猴桃、油茶等产业项目,70%的农户走上了致富之路。
让产业更加生态化
“不用化学除草剂的茶油价格高多了。”吕家坪镇首座田村,正在油茶地里清理杂草的油茶种植专业户吴正荣笑呵呵地说:“全村有油茶林6000多亩,自己家里共经营了200多亩油茶树,每年都是用锄头除草,看起来是辛苦点,生产成本也高了不少,但卖出的油钱还是赚得更多,面子上也光彩多了。”
光彩的面子折射的是产业生态化深入人心的里子。在麻阳林区,不管是产业基地经营户还是百姓,都知道发展产业首先要保护生态,破坏环境就得不偿失。
常年巡护于山的兰村乡护林队长肖龙武深有感慨地说:“县里以生态保护促进产业不是一句空话,而是真抓实干的具体行动。”
生态管得很实。据了解,该县163.05万亩林地全面实现网格化管理,每个乡镇都恢复了林业站,每个村里都有森林防灭火作战图,815名护林员常年巡逻在森林的每一个角落,各项生态保护管理制度和措施应有尽有。
发展看得很远。尧市镇小江村一片木材价值800万元的商品林已进入采伐期,但林子还在间伐性抚育。开发大户张德军介绍:“我看准的是生态产业投资,我先后投资4000多万元开发杉木林、珍稀树种林、优质水果林1.5万亩,目前都已陆续进入采伐和收获期,这片用材林还要好好保护起来,把它培育成大径材或搞旅游开发效益更长远。”外出创业致富的尧市镇桥冲村村民张平也是如此,14年前他辞职回乡投资4500万元,在村里陆续开发了1.4万亩用材林,今年还计划利用这片森林的生态景观开发民宿和森林体验项目。
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,产业生态化已成为我县绿色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。”该县林业局副局长张青刚说。
(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青青 通讯员 刘崇艺 田年杰 陈军锋)
关键词:
Copyright 2015-2022 北方地质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1034106号-50 联系邮箱: 55 16 53 8@qq.com